以历史的视野探究科学与技术,从科学的历史吸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走进校园系列活动

清华大学专场暨第三十一讲

安阳殷墟青铜技术的渊源

演讲人:苏荣誉 研究员

苏荣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2年7月生于陕西山阳。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8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学习研究中国金属史。曾先后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访问教授;美国史密森学会福布斯访问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教授。与华觉明等合著有《中国上古金属技术》、《中国科技典籍研究》等七部专著。

现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研究所教授、所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史、技术与艺术史、文化遗产科学。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然而青铜器的断代和产地来源至今仍是谜雾团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研究员将通过一个商代铆头结构铸接青铜器的案例研究,为大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揭示中国早期青铜技术的渊源。

讲座时间:2014年4月4日 14:30-16:00

地 点: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会议室)

本系列讲座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普出版社)协办,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承办。讲座对社会公众开放,欢迎广大师生、科技史爱好者等参加。

联系人:王莹、陆岭

电话:010-57552517、57552525

邮件:kyc@ihns.ac.cn

大讲堂博客:http://blog.sina.com.cn/kejidajiang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