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的视野探究科学与技术,从科学的历史吸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走进校园系列活动
清华大学专场暨第三十二讲
清华简《算表》的构造、功能及其在数学史上的意义
演讲人:冯立昇 教授
冯立昇,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中央大学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测量学史》、《中日数学关系史》等专著,主编的《畴人传合编校注》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现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数学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数学史、技术史、科技典籍文献、科技文化遗产保护。
内容提要:
清华简《算表》是为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数学文献实物,它的发现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为数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冯立昇教授参加了清华战国简《算表》整理研究工作,他将通过《算表》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的“九九”表、算法的联系与比较分析,进一步解读清华简《算表》的构成与功能,揭示其数理内涵和在数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讲座时间:2014年4月4日 16:00-17:30
地 点: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会议室)
本系列讲座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普出版社)协办,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承办。讲座对社会公众开放,欢迎广大师生、科技史爱好者等参加。
联系人:王莹、陆岭
电话:010-57552517、57552525